万能课题报告
年初,我制定课题组和个人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收集信息化教学资源,尝试着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上,深受学生欢迎,取得很好的成效。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积极探索加速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校理论集中学习4次,通过理论学习,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也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因为我们认识到校内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可以极大的刺激和促进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认识到课题研究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得好,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大大改善教学的条件,更新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师生们切实感觉到信息化与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贴近。因此,本年度我校继续由校长亲自抓此课题研究。
三、做好探索新教学模式的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晨光异彩课题组研讨课四次。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能认真学习、记录,和课题组的老师座谈,交流,并把评课意见上传到个人博客上。在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工作比较繁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材料保存不全。
本年度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们坚信,凭着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万能课题报告篇2
一、研究工作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开展了微型课题《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开发与研究》,在研究方面,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使课程能有效的开展。
1、教师方面:在以前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以教授结果为主要目的,往往忽视了音乐在生活中的教育。
2、幼儿方面:我们引导幼儿利用日常生活物品丰富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音乐学习质量。通过环境优势,让幼儿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感受地域文化生活中的音乐内容。
3、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音乐生活教育的资料,在进行教育实验课的同时,积极进行理论上的研讨,并及时总结。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在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幼儿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充满好奇,对什么东西都想去动一动,敲一敲,可生活中的物品实在太多了,幼儿都是无意识进行活动,对于生活中渗透的音乐无所知。
2、由于本课题设计到家长,知识面较广,有些资源需要家长配合完成,有些生活中的渗透教育也需要家长带动,部分家长对于音乐教育不是很了解,尤其是生活中的音乐教育,无从下手,且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指导及带动孩子。
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学习,请有关领导和专家。
2、在开展课题活动中时,改掉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应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引导地位,而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主体能动性。
3、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及时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课题研究方向,请家长能在园外对幼儿进行这方面引导。
三、下阶段研究计划:
1、我们将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利用更多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及喜欢更多的生活中的音乐活动。
2、结合课题,合理提供操作资料,创设幼儿喜爱“我行我秀”等活动区域。
3、我们还将音乐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去,通过游戏化的手段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了解生活中的音乐。
4、继续加强与家长合作,共同探讨适合中班阶段的音乐教育方法,争取让幼儿在音乐中寻找乐趣,做个喜欢音乐的快乐孩子。
万能课题报告篇3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
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1)课题、问题的提出?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4、课题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当;5、资料准备如何;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课题开题报告(一)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____第7期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中的预期目的即指省中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要求。
有效性教学:以省中学数学教学要求为基准,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有效性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涵义: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真实疑难问题的情境描述。本课题中的案例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实录。这里的典型课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分析其中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观点
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学的达成度、对当堂效益有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影响。
⑵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主要应关注目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师生思维互动的有效性、练习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
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视角
(1)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文献研究
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全学校中学数学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在讨论中提高一线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着重于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3)教学行为现状的分析研究
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教学行为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分层要求的研究。
(4)典型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新教材中的概念课、定理公式推证课、章节习题课、新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还可以用之作为培训老师的素材,()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效用。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五、研究的途径与目的
(1)通过省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学习,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及具体的教学要求,借助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讨,剖析中学课堂影响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构建符合我学校实际的评价指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从现实存在问题人手,以中学数学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学校的教学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模式构建相结合。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校数学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使教研更贴近教师的实际。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学校中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万能课题报告篇4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人类基础道德最本质的东西。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从道德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点切入。而抓责任教育就是这个切入点。所以,学校决定以“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作为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的教师和父母心目中“好学生”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许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畸形发展,导致在部分中小学生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表现:自我意识强,自私自利,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没有理想或目标,易满足,不求上进,只求得过且过;攻击性强,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却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这种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当今,无论谁,要想在他将来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中作出成绩,他都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很难想象,这样自私、没有责任感、没有爱心的下一代,将来如何担负起民族振兴的大业。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积累资料,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揭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开展责任教育活动,组织责任教育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研究对象: 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
课题研究人员:______
研究实施方案:
准备阶段:
1、成立学校中心课题组;
2、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进行课题论证;
3、制定《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4、召开开题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5、教师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出子课题实施方案;
6、进行“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实施阶段:
1、深入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①确立各年级段责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开发系列责任教育校本教材;
②建立小学生责任教育系列制度;
③完善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重在学习行为);
④构建小学生责任教育评价体系。
2、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学生家庭责任教育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开展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4、每学年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5、每学年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总结阶段:
1、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
2、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3、完成预期的课题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发表论文若干篇;
2、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报告;
3、小学生(分年段)责任教育校本教材一套;
4、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案例集;
5、责任教育制度体系的建立;
6、责任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万能课题报告篇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__年6月申报立项了《高中政治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省级课题。20__年9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本学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学校前身是南平造纸厂职工子弟学校,现为省级、国家级体育传统示范校,也是南平唯一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由于我校与南平市少体校联合办学,承办少体校学生文化课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延平区定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与素质的差异明显,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质差异更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学生讨厌老师,老师看不惯学生的现象广泛存在;老师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结合我校实际,在我校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我校新一轮课改的关键环节点,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的着力点,也是我校“外求发展,内抓管理”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打造一支师德高、技艺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该课题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该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必将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是我校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对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反思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及产生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师生关系建议,寻找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通过采取师生平等对话方式,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走近教师,赢得学生对教师起码的信任,为下一步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解读心灵,沟通情感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步,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抒写心路历程,拨开成长中的迷雾,解读学生心灵,指点迷津,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平台,最终实现师生间零距离沟通,构建和谐校园。
(二)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及成果形式
课题准备阶段(20__年12月—20__年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课题实施阶段(20__年3月—20__年7月)
1、问卷调查,反思研究。发放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2、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资料,了解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教育对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对话交流,让学生走近教师。教师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沟通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4、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解读心灵。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就交给老师,老师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5、案例跟踪。要求实验教师平时注意观察,重点跟踪几个实验对象,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每学期写出几个案例,课题组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
6、在高中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每学年开实验课一节,并收集教案和课件,刻录光盘。
7、设置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卡,对实验学生进行成绩和思想表现的跟踪,采用学生自评和家长、老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QQ、博客、邮箱等,畅通师生沟通渠道,指导学生擅用网络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9、课题组教师每学年撰写师生关系构建或和谐课堂教学的论文一篇。
10、定期检查,重视反思。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效进行中途检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写成阶段性总结,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课题总结阶段(20__年8月—20__年12月)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进行成果交流。
四、课题管理及进展情况
1、20__年5月26日,我们召开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会,会上对该课题的来源及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阶段划分及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的组织管理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指导到位)、“四加强”(加强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档案管理)。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和申报工作。
2、20__年9月,为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现状以便更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并撰写了《目前我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报告》。
3、20__年9月10日,利用教师节的契机开展一系列构建师生关系活动。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主题班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开展吐露心声活动,以文字为载体,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开辟学生心语,小报和板报专栏,加深师生情感交流。并收集学生的小报、学生心语、学生作文、学生黑板报、主题班会教案;刻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题班会光盘。
4、20__年10月15日,召开课题推进会,邀请进修学校的莫云萍老师到校指导课题研究。
5、20__年11月6日,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并印发教师教师忌事忌语,应事应语的材料。以转变教师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理念,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6、20__年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开家长会,改变以往教师讲,家长听的模式,采用座谈会的形式,教师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优化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为师生关系的和谐不断创造外部环境。
7、根据我校高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措施的实验,课题组教师已写出两篇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8、20__年3月开始,我校一方面通过学生心语、师生座谈、学生小报、社会实践、家长会等形式继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收集相关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政治课堂和谐教学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学期来我校高中开展五步教学法实践,该模式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设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9、20__年4月—5月我校参加高中课改优质课评选活动,高一政治教师以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和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片区一等奖和市级一等奖第一名的突出成绩。
五、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重点工作来抓。由于此课题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时常发生的矛盾冲突引发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校园,直接关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协调分工,责任明确,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学习,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一切都得听我的”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方法简单、情绪急燥,导致教师言辞、行为过激,师生间冲突对立。为改变教师简单粗放的教育方法,我们在实验班级学生中收集教师平时在训斥学生时常用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忌语,经过整理编辑为《教师忌语100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净化了语言环境,规范了教师用语,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
(三)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活动,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摆脱对成年人的完全依赖。很多学生都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为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实验教师们努力尝试着各种与学生沟通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还是写“学生心语”的形式。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以保密、尊重为原则,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就交给老师。这种方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
一开始学生不太信任老师,不敢写得太实际,太诚恳,后来实验教师向学生承诺: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点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试探,学生有了“安全感”,老师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学生们愿和老师用日记交流了。问题严重的,老师就找学生谈心、开导,问题不严重的就给学生写下批语,也就是留言。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也可以给老师提出批评,师生在日记中交谈,在日记中理解。
万能课题报告篇6
20__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批准立项的通知》(教高司[20__]40号)文件精神,由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高林教授牵头,山西吕梁高等学校、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相关同志共同组成课题组,承担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编号I04-2)课题研究工作。
在四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建立了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主,各参研单位分头实践、共同研究的工作网络,确立了始终坚持四个“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将课题研究与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课程基础理论研究与高职教育特点紧密结合,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将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紧密结合,在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成功开发出了“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简称VOCSCUM课程及其开发方法。该成果目前已被教育部采用,成功运用于四类紧缺人才及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两年制高职专业课程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目前本课题已顺利结题,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总多分、定期研讨、引入外智、加强交流”的网络式研究工作机制,构成了兼顾区域性特点与一致性特点的课题研究团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灵活有效的组织与人力保障。
课题组成立后,课题负责人高林教授及时召集各参研单位课题负责人共聚北京,认真研究了教高司[20__]40号文件及本课题《项目任务书》要求,研究确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人员组织安排与分工、研究工作进程计划等重要事宜,初步达成课题实施方案和项目研究计划,并向教育部项目主管部门正式提交了《项目研究实施计划》。
针对课题组成单位分处不同省市、对应不同行业且各校高职课程改革起点不同等特点,课题组确立了“一总多分、定期研讨、引入外智、加强交流”的工作机制,成立总课题理论组和9个专业实践组。理论组由北京联合大学牵头,成员由联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各参研单位课题负责人组成,平时分头开展研究,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与讨论,研讨阶段性成果;专业实践组以联大为主体、各参研单位推荐一个专业参加试点,构成由9个专业实践组组成的课题实践网络。要求各参研学校专业实践组根据总课题组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子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确定参研人员、工作进程安排与工作分工,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高职课程理论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时,在北京联合大学设立课题秘书处及课题秘书,专门负责与各单位进行联系与沟通。
这种灵活切实的研究工作网络,在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这一工作网络,总课题组先后组织了五次课题研讨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确定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交流阶段性成果,研讨共性与难点问题。各子课题组积极参加研讨,发表学术观点,山西子课题组在课题结题阶段还对研究工作报告提出了重要的补充意见。课题组还依托这一工作网络,在研究的重要阶段,组织专题学术研讨会,介绍和讨论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将本课题组阶段性研究成果提交专家及同行讨论。20__年6月24日,本课题组与其他两个同名课题牵头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上海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发起,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了三课题组联合学术研讨会,交流了各自在高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会上各课题组提交论文多篇,进行学术交流数场,内容涉及职业分析理论、课程设置原则、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学习理论等方面,就共同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本课题组在研讨会上提出的不少学术观点得到与会同行的密切关注。通过这些学术交流与研讨,课题成员得以了解和熟悉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起到了“引入外智,激发思考”的重要作用。各专业实践组负责人参加了这些研讨,并分别在各自专业课程改革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进展。具体情况详见各自课题结题报告。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紧密结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创新机制与需求导向机制。
1、始终坚持“将课程基础理论与高职教育理论紧密结合”,用课程基础理论、原理与方法指导课题研究全过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研究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而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更多开始于学习国内外已有经验,在基础理论的支撑上比较薄弱,本课题重点在于课程模式和方法研究,其理论支撑问题就成为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是一般课程理论的分支学科,因此课题组从一般课程基础理论入手,组织相关成员认真学习了课程理论、课程研制方法论等相关著作,认真研究和探索课程研究的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注意用课程的基础理论、原理与方法来指导研究与实践的全过程。同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初步探索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框架,并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若干理论观点。
2、始终坚持与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考虑到本课题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课题组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并作为课题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课题研究的牵头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始终注意将课题研究与全校16个高职重点专业的课题体系改革紧密结合,于20__、20__年先后组织了两批校级高职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__年,明确提出要“打破以学科理论教学为本位、为目标、为标准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以能力或以素质-能力为本位设计教学过程;从专业改革入手,以明确专业目标需求的核心(关键)能力或(核心素质和能力)为切入点,设计教学过程和课程体系”,确立高职重点专业教学改革项目11项,将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作为高职重点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20__年4月-6月,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16个高职重点专业课程负责人培训班,分别邀请杨金土、余祖光、吴岩等专家教授做专题报告,介绍国内外高职课程改革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培训班同步,启动了高职课程体系改革试点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引导各专业负责人与骨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组织交流与研讨,启发思考,鼓励改革,确立高职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项目8项,要求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与教学环节建设,将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推向深入;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中与形成后,首先在其中6个高职重点专业进行了试用。
与此同时,各参研单位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别选择相关专业作为本课题的实践依托。如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在会计专业、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在法律专业分别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试点。这些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一方面为课题组研究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现状提供了直接、真实、充分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也为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的形成与试用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地。
3、始终坚持“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紧密结合”,积极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高职课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需求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致力于面向产业的职业人才。正如学科系统化课程无论研究与实践都必须有学科专家参与一样,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研究与实践离不开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课题组最初主要由来自学校的专家和教师组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吸收产业专家参与研究的重要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先后邀请了来自ATA(全美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信息产业部等行业、企业专家进入课题组参加研究。ATA公司是一家以开展国际著名IT厂商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和开发各种考试平台为主的国际知名考试公司,其证书反映着国际IT业最新技术水平,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专家是课题组的企业代表。信息产业部是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与规划部门,也是信息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部门,其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专家是课题组的行业代表。研究中我们共同开发了面向大学生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万能课题报告篇7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中的预期目的即指省中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要求。
有效性教学:以省中学数学教学要求为基准,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有效性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涵义: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真实疑难问题的情境描述。本课题中的案例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实录。这里的典型课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分析其中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观点
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学的达成度、对当堂效益有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影响。
⑵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主要应关注目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师生思维互动的有效性、练习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
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视角
(1)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文献研究
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全学校中学数学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在讨论中提高一线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着重于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3)教学行为现状的分析研究
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教学行为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分层要求的研究。
(4)典型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新教材中的概念课、定理公式推证课、章节习题课、新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还可以用之作为培训老师的素材,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效用。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五、研究的途径与目的
(1)通过省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学习,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及具体的教学要求,借助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讨,剖析中学课堂影响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构建符合我学校实际的评价指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从现实存在问题人手,以中学数学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学校的教学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模式构建相结合。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校数学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使教研更贴近教师的实际。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学校中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六、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都是来自学校内各个学校的教学骨干,有学校的领导,有市、学校数学学科带头人,也有中青年教学骨干,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中的多数人主持或参与过省、市课题的研究工作,也有着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课题主持人是学校中学数学教研员,在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方面有着便利的条件,因此,我们有信心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取得课题研究和数学教学的双丰收。
万能课题报告篇8
“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培训形式,既能促进教师自主专业成长,又能节约学习成本,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已在很多学校得到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现状
(一)校本培训好的方面
1、领导重视,管理规范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有力途径,正因为如此,对于校本培训各学校领导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也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有分管领导,有培训目标,有培训方案,实施计划,阶段性总结和各种资料积累,不仅能以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培训基地为本,而且也能以学校发展特色为本开展培训。
2、校本培训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农村中小学在校本培训中,以课改为中心,以课题为载体,以教育教学案例为突破口,采取自学自练、实践反思、观摩研讨、交流经验、师徒帮带、专题讲座、课堂研究、网络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活动。
3、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农村中小学能适应形势,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加强了学校的信息技术培训,条件较弱的学校也用上了多功能教室,为教师学习、研究活动创造了条件,注重了网上学习与研究,条件好的学校为教师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并经常组织教师进行电脑培训,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也方便了教师的自学及素质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校本培训形式化较普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校本培训应立足本校,以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但有些农村中小学把校本培训看做一项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只注重了形式,没注重培训的效果,有的学校重理论,忽视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致使校本培训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教师主动性不强,不能把握校本培训时机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校本培训的主体是教师,校本培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力量和智慧,但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校本培训缺乏热情,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已够繁重了,没有时间再去搞校本培训,认为校本培训只是一些形式,一些花架子,起不到提升作用,同时,因为经费、设施方面的不足,也导致教师接受和参与的意识不强,致使校本培训失去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意义。
4、不能很好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师资资源较欠缺是一个普遍的事实,有的农村学校,这些有限的优质资源也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
5、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来确保培训效果。
很多学校校本培训方案计划的设计、落实普遍缺少对培训学员的考核制度,考核方法,没有相应的检查评估手段,使学习培训流于形式化和随意化。
二、对农村校本培训的反思
1、立足本校实际,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校本培训要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注重教师差异,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融学习、实践、研究为一体,涵盖教育、教学、教研、科研领域,侧重于实践活动,把学校自身改革的发展需要同教师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明晰学校教师人才培养的主攻方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内容与措施并进,激发教师主体性。
培训什么?培训是否满足教师教育教学的切实需要?培训是否让教师体会到专业成长的快乐?这些是激发教师在培训中主体性的重要方面,校本培训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不同需求,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让培训满足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并通过适当激励措施,如将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和结果与教师的评估、评职、晋级等待遇相结合,满足了教师个性化培训的需要求,从而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让教师正真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
针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少且薄弱,教育资源也相当薄弱的状况,实行区域联片培训,以大代小,以强带弱,促进区域内教师的均衡发展,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
4、校本培训不能只靠学校,相应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相应的指导与管理。
校本培训不能只局限于本校,相应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做好指导与管理,对校本培训的规划、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培训队伍的建设要加以指导,为教师提供交流的空间和平台,并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对各学校进行考核评估与验收,确保校本培训扎实有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