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

| 新华

制定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流程的优化,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性工作,提高方案的效率和质量。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

难点: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摇篮曲,感受曲子优美、宁静、温馨的意境。

(2)让幼儿说说: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3)鼓励幼儿学习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2、初步感知诗歌。

(1)朗读诗歌,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哪些小宝宝?”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一边朗读。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1)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2)为什么说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4、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1)仿编第一段。

在蓝天这个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读一遍仿编的诗歌。

5、朗读诗歌《摇篮》

引导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用轻柔的声音完整地朗读诗歌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2

活动背景分析:

平衡练习是幼儿园大班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之一,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喜欢玩大型的积木,有些幼儿会自主地将大积木拼成一座“桥”,从“桥”上走来走去,为满足幼儿游戏的兴趣,针对孩子对士兵这一角色很感兴趣的特性,我设计了这一健康活动。

名称活动:我是小兵

活动目标:

1.能运用不同动作走过桥,保持平衡。

2.练习走不同难度的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能勇敢、团结、合作,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地:平面小桥(宽10厘米);架空小桥(高30厘米,宽10厘米);石墩桥(高30厘米,间隔30厘米);

2.大小不一的铁罐盒、大积木;

3.哨子1个、红旗一面;

4.音乐磁带《向前冲》、《打靶归来》,录音机。

教学重点:练习走不同难度的桥

教学难点:大胆跨过石墩桥

活动过程:

一、集合幼儿、热身运动。

1.小朋友在操场边排成两排横队。

(1)介绍班名、口号。

(2)听口令跑步进入场地,进行热身运动。

二、通过过各种难度的桥,幼儿进行平衡训练。

士兵们,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是训练任务是野外训练,这次训练要经过许多小桥。有有趣的小桥、也有很危险的小桥,大家可要注意了!看哪个小士兵特别勇敢、机智、聪明。你们有信信心完成任务吗?

1.过小桥

第一关:平地小桥。(要求: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

现在我们到了第一座桥(要求:自由选择动作(走、跳)走过平衡木。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

让一位幼儿尝试练习,顺利通过后再提出问题:

问题1:这位士兵是怎么做?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过桥?(引导幼儿运用难度不同的动作过桥)

第二关:架空小桥。

问题2:这座桥和第一座有什么区别?过这座桥你们有信心吗?(幼儿练习)

问题3:怎么才能又稳又快地走过这座桥?

今天训练副班长带了很多东西来,我们一起把它们运过桥吧,好吗?(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拿过河,增加难度)

第三关:石墩桥。要求:幼儿能大胆跨过。

问题4:这座桥是怎么样的?前段时间这里发洪水把桥面冲走了,只剩下桥墩,你们要不要过去?

问题5:过这样的桥要注意什么?(让幼儿相互鼓励,特别是要给胆小的同伴加油。)

第四关:过自己搭的桥要求:用提供的材料(泡沫垫、各种罐子)和同伴合作搭桥。

问题6:这条小河很宽但没有桥,为了让人们过桥河更方便,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过河?(士兵们想办法)

问题7:可以用什么搭桥?怎么搭?

我们分成两组,各组商量怎样搭桥。(幼儿运用场地各种罐子和大积木搭桥)

问题8:哪一组搭的桥走得快又稳?为什么?(引导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墩的宽度和高度)

2.比赛《夺红旗》

我们过了4条河,现在分成2组进行比赛。(拿到红旗欢呼)

三、放松活动

1.今天我们的训练任务已经完成了,士兵们很勇敢,体现了我们英雄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还和同伴一起完成了任务,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把活动材料搬起,随着音乐踏步退场,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在活动区继续投放各种材料,易拉罐/奶粉罐/小板凳等,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索利用这些材料组合成不同高度/不同宽度的不同玩法,如:走梅花桩/站立游戏等。

活动反思:平衡练习是幼儿园大班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之一。以往我们都是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的方式教幼儿学习,幼儿既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又对单调的练习不感兴趣,所以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育活动目标,我设计并开展了以学习“走平衡木”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学做小士兵”情景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活动,通过不同难度循序渐进的桥达到本行端的目标。

在课的结构设计上针对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内容,吸引幼儿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由于积木/铁罐都是幼儿所自己熟悉,所以幼儿参与积极。活动由简单的平面桥到有高度的桥再到桥墩等,慢慢过度到根据自身能力设计/调整桥的宽度和高度,流程清晰简洁。

在课程资源开发上,给幼儿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因材施教,通过基本体能技巧设计内容包括平衡、跳、等,从易到难,让幼儿一步一步克服各种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基本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次活动中的优点是尽可能给了幼儿自主体验的机会,没有过多限制幼儿,活动设计结构比较合理,基本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不同职业的专长推测故事情节发展。

2、感知故事的情趣性,体会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课件,绘本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发悬念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

2、提问:发生什么事了?(幼儿自由猜测)

3、设疑:田鼠们都被吓了一跳,这可怎么办?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

二、推测故事情节

1、认识各种有本领的田鼠:谁来搬呢?田鼠村里有本领的人都来了。

2、推测:谁最有可能搬走这块大石头?为什么?结果怎么样?

3、感知情节变化:难道就没有办法把石头搬走了吗?

田鼠宝宝有什么好办法?所有人是指哪些人?

小结:他们有的推,有的拉,有的挖,还有的撬,在田鼠宝宝的指挥下,大家的劲都往一处使,

原来这不是石头,是个大面包!

三、完整欣赏故事

1、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总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一个人做不了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

这就需要大家合作,一起来完成。

《大石头》

这是一个静悄悄地夜晚。忽然,有块又大又圆的东西轰隆隆地朝田鼠村庄滚了过来!哐当!

第二天一大早,田鼠们都被吓了一跳。他们昨天刚挖了一个大洞,准备遭游泳池,可是现在这个大洞里躺着一块大石头!

所有的田鼠都皱着眉头,担心地看着这块大石头。

“我来试试。”村里力气的田鼠大力士跑了过来。嘿哟!嘿哟!但是石头一动都不动。

“我来试试。”这次田鼠科学家走了出来,“利用杠杆原理就可以把石头抬起来了。”但是石头实在太重了,木杆咔嚓一声就断了。

“我们钻到地底下,把石头抬起来不就好了吗”田鼠矿工出来说话了。田鼠矿工钻到地底下挖土,他累得半死,但石头动也不动。

“那就交给我吧。”田鼠魔术师出来说话了。“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回去吧,大石头快点回到原来的地方吧,变!”但是石头还是在老地方,一动都没动。

“不要担心,我来试试。”田鼠发明家出现了。绳子紧紧地捆住石头,热气球很慢很慢地向上飞,但是这次石头还是一动都不动。

所有的田鼠都很失望。“难道就没有办法把石头搬走了吗?”正在这个时候,田鼠宝宝走到大家面前说道:“我有一个好办法!”“所有人一起帮忙不就可以了吗?”于是,所有的田鼠都聚集到了一起,他们推的推,拉的拉,大家都使出吃奶的劲!

大家再加把劲!嘿哟!嘿哟!嘿哟!嘿哟!嘿哟!哐当——“哎呀,原来这个不是石头,是个大面包!”

这天晚上,田鼠村庄开了一个庆祝会。所有的田鼠都分到了面包。当然,游泳池也造好了。

瞧,田鼠宝宝在游泳池里一边玩水一边吃面包。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猜猜书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听听。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是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1)欣赏第一段后提问: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

(2)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我们一起看看(欣赏)。谁在

春天里笑了?还有谁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样笑的?

小池塘为什么笑?

(3)播发第三段。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

(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

(1)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好吗?幼儿绘画。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5

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图中人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列式,理解8的加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在活动中,说说自己雨天上幼儿园的经历,感知天气变化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有雨天上幼儿园经历、能够进行7以内的加减法列式运算,掌握8的组成

(材料准备)操作包、水彩笔

重点:能够解释算式的意义

难点: 根据特征独立列式 教学过程:

一、雨天上幼儿园

1、复习游戏(泥娃娃数字游戏)

2、讨论:遇到下雨,你怎么来幼儿园

·小结:下雨了,我们必须使用不同的雨具来幼儿园,这样就不容易被淋湿。雨伞、雨衣、套鞋,都是在雨天不可缺少的朋友。

3、提问:你从什么地方能够了解到天气将发生变化了?

·小结:天气预报、天空中云朵的变化、周围天气环境的变化(刮风、温度的变化)都能够告诉我们,要变天了,大家要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八个小朋友来幼儿园(解决重点)

·重点提问:

1、八个来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请你找一个特征,把这八个小朋友分成两组

·复习8的组成

·看算式,找特征并解释算式的含义。

·小结:一道算式题一定有3个数字,两个符号,数字和符号都有它包含的意义。

三、找找算式题(解决难点)

·根据操作包上的图片提示,找到分类特征并列式

·个别幼儿再次解释自己列式的依据

·教师验证幼儿列式结果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6

语言:长出来啦

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观看户外春天长出来的小草和树的嫩芽。

2、学说词语:“春天”、“绿色”;学说短句“小草长出来啦”、“树叶长出来啦”

准备:

1、选择阳光充足的日子。

2、图片:冬季以及春季的图片各一张。

3、录音机,录有歌曲《春天》的磁带。

过程:

1、组织幼儿到户外,感受阳光的温暖,知道春天来了。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到户外走走吧!太阳暖和吗?在暖和的太阳下,树儿都有了什么变化?(让幼儿观察说出长出新叶了等)说明春天来了。

2、进活动室,逐一出示两幅不同的图片,引导幼儿学说短句。

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一副画,画上是不是春天呢?(引导幼儿说出是冬天)冬天的时候树上有没有树叶?地上有没有小草?

师:这副画上,树上长出了什么?(学说“树叶长出来啦”)地上长出了什么?(学说短句“小草长出来啦”)树叶和小草它们都长出来了,漂亮吗?那你们看看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学说“绿色”)说明这是什么季节到了?(学说“春天”)

3、播放音乐,边走边欣赏春天的景色。

师:春天这么美,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朗诵整首儿歌。

2、感受儿歌幽默的情趣,学习词:扮、乐、滑、摔。

活动准备:

事先告知配班老师如何扮老公公出场、白眉毛、白胡子及相关儿歌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问答,引出题意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他是谁?

2、为什么他是老公公?

3、老公公要为我们跳个舞,我们欢迎他表演吧!(老公公刚要跳舞,滑一滑、摔一跤、一摸胡子不见了。)

4、教师忙扶起老公公问:“老公公,您没事吧?”老公公边摸掉胡子边说:“没事没事!”

5、引导幼儿发现老公公的胡子不见了,引出题意。

二、教师朗诵儿歌

1、引导幼儿说一遍题目,并请幼儿说说“扮”是什么意思?

2、教师朗诵儿歌一遍,幼儿仔细倾听。

3、请幼儿说说:刚才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4、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图片中的事,并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句说一说。

三、幼儿学儿歌

1、请幼儿跟随老师边看图片边念儿歌。

2、请个别幼儿单独看图片朗诵儿歌。

3、引导幼儿一起看图朗诵儿歌。

四、儿歌表演

1、请幼儿观看教师如何化装成老公公,并请幼儿相互化装成小老公公。

2、引导幼儿跟随教师边念儿歌边表演。

3、请幼儿相互表演儿歌一遍。

五、小结

今天的儿歌有趣吗?你们学会了吗?开心吗?请你们回家后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并连贯讲述。

2、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同伴的情感,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皮鞋车》课件、

2、小动物头饰、旧皮鞋一只、旧挂历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旧皮鞋)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鞋子?(又脏又破)

2、如果你的家里有这样的鞋子,爸爸妈妈会怎样做?(扔掉、卖掉等)

小结:刚才小朋友回答的真好,说了这么多。

二、基本部分

1、讨论:森林里的草地上也有这样的一只旧皮鞋,小动物们看见了会怎么样呢?(分组讨论、回答)

小结:小朋友都说小动物会把它扔掉、卖掉,小动物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2、通过表演,了解故事内容。

(1)快看,有一只小动物过来了,它是谁呀?(小兔子)小朋友猜一猜小兔子会怎么做,怎么说呢?(自由说)

(2)又有一只小动物过来了,它是谁?(小松鼠)咱们再来猜一猜它会怎样做怎样说?(自由说)

(3)小朋友再看谁来了?(小老鼠)小老鼠请小朋友猜一猜它会怎么做怎么说?谁来说一说?(自由说)

(4)小朋友说小老鼠怎样才能把旧皮鞋变成皮鞋车呢?(分组讨论)(擦干净、按上车把、轮子等)

(5)变废为宝教育:

小老鼠真是一只聪明的小动物,它不怕脏、不怕累,把一只旧皮鞋变成了一辆又干净漂亮又很有用的皮鞋车,如果小朋友有这样一只旧皮鞋,你会把它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自由说)

3、续编故事:

教师:故事听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想一想:

(1)小老鼠开着干净漂亮的皮鞋车会干什么呢?(讨论,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回答)

(2)你喜欢故事里的那只小动物?为什么?

(3)如果你有一辆这样的皮鞋车,你会开着车做什么呢?(自由说)

4、完整欣赏故事:

现在我们完整的听一遍故事《皮鞋车》,小朋友可以小声说一说小动物们说的话。

三、延伸活动:

1、小结故事大意。

2、废旧物品制作:

小朋友想不想要一双漂亮的鞋子呢?

桌子上有老师准备好的旧挂历纸、胶水等,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一双漂亮的拖鞋,

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自由分工,一起做一双鞋子。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9

活动目标:

1.能较连贯得朗诵散文诗,体验其中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理解词语:绿绿的、高高的、清清的、甜甜的和乐呵呵的。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语:绿绿的、高高的、清清的、甜甜的和乐呵呵的。

难点:能较连贯得朗诵散文诗,体验其中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活动准备:

物质:散文诗挂图、动物叫声:蝉、蟋蟀和青蛙的叫声。

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动物叫声:蝉、蟋蟀和青蛙的声音,请幼儿听,说说这是什么声音?谁的叫声?一起学一学。

二、展开:

1.讨论:什么季节才会有这些动物?小结:夏天,这些动物会唱歌。

2.出示挂图,朗诵散文诗《夏天的歌》,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1)散文诗中哪些动物会唱歌?它们是怎样唱的?在哪里唱的?引导幼儿用散文诗中的语言进行描述。

(2)夏天的歌还体现在哪里?用散文诗中的语言进行描述。

3.请幼儿随教师小声朗诵散文诗,初步感受散文诗中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4.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喜欢散文诗中哪些句子?学习形容词:绿绿的、高高的、清清的、甜甜的和乐呵呵的。

5.分组采用一问一答形式朗诵散文诗。

6.鼓励幼儿自由结伴朗诵散文诗。

三、延伸:

仿编散文诗《夏天的歌》,夏天的歌除了知了、青蛙的歌声,还体现在哪里?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 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

1、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

(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

(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

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11

【活动目标】

1、理解小树叶会说话的含义,体验诗歌的童趣。

2、在有表情地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学习仿编诗歌。

3、乐意参加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大风、小风等教学图片,沙子、树叶、石头分别装入三个瓶中,小树叶,音乐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理解含义。

诗歌《小树叶会说话》

你听!哗啦啦,哗啦啦!

风大了,风大了,

小树叶,会说话。

你听!沙沙沙,沙沙沙,

风小了,风小了,

小树叶,会说话。

你听!哗哗哗,哗哗哗,

下雨了,下雨了,

小树叶会说话。

风住了,雨停了,

小树叶,不响了。

1、议一议

①师:你们听说过小树叶会说话吗?小树叶会怎么说话?

②引导幼儿猜想并表述。

2、听一听

①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小树叶会说话”。我们来听一听诗歌中的小树叶是怎么说话的。

②配合乐曲《秋日私语》,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配以体态语及音量的变化。

3、说一说

①师:小树叶会说话,它说了些什么?好像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

②幼儿回答与诗歌有关的语句,教师就将诗歌中匹配的语句朗诵出来。

二、学习诗歌。

1、幼儿跟着教师朗读。

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音量的变化表现大风小风中的树叶。

2、师幼对念。

①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是小树叶,你们是风和雨。我们一起来表演,试试看是不是很有趣。

②第一次教师念小树叶的部分,幼儿念刮风下雨的部分,第二次角色互换。

3、配上背景音乐,有感情地完整朗诵。

三、游戏“小树叶”。

教师发指令,幼儿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1、教师做刮大风状,幼儿快快地跑,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2、教师做刮小风状,幼儿慢慢地跑,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3、教师做下雨状,幼儿扭动身体,发出“刷刷刷”的声音

4、教师把手放在背后,幼儿站在原地不发声。

四、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想一想,小树叶还可能会说什么话。

2、引导幼儿根据已经学会的诗歌进行仿编。

3、念一念幼儿所编的诗歌,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12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老师讲故事;2、大胆用普通话回答问题;3、练习说比较完整的句子

二活动准备:

1、大纸箱一个:上面开一个比较大的口,面对幼儿一面布置成一个小水池;

2、卡纸立体动物三个;3小青蛙、鸭子、乌_饰若干;4泡沫垫子,在场地上布置一个小水池

三活动过程:

1、用三只小动物表演游戏给小朋友看引出话题,引起幼儿兴趣;

2、分别表演三只动物“扑通”跳下水的过程:提问:a小青蛙呢?b谁不见了?小鸭子?c小乌龟?

3、将三只动物重叠拿出纸箱问:第一个是谁?第二个是谁?第三个是谁?幼儿练习完整句式“第一个是。。”“第二个是。。”“第三个是。。”

4、老师重复一遍故事,幼儿随老师一起玩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13

活动目标:

1、掌握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会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仿编诗歌。

3、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多引导幼儿多欣赏有关的文学作品。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下雨录音、音乐《动物狂想曲》

2、创设诗歌的情境:提供荷花头饰、青蛙头饰、大荷叶、荷叶伞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扮荷花姐姐,幼儿扮演小青蛙。

导语:

(1)“下雨了,青蛙们快到我的绿伞下躲雨吧!”

(2)“青蛙们,雨停了,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二、谈话导入主题

提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荷花姐姐把什么当作伞送给了小青蛙?

三、出示课件,引导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课件画面,幼儿观看。

2、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刚才画面上是什么地方?天气是怎样的?”

(2)小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是怎样的?

(3)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谁的绿伞借给了青蛙?

(4)得到帮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样?用什么词来形容欢快的心情?

四、欣赏诗歌,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教师朗诵诗歌。

2、提问:

(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声好像在说什么?

(2)小雨点的“滴嗒嘀嗒”好听的伴奏声是送给谁的?

(3)为什么要送给荷花姐姐?

五、学习诗歌

1、整体朗诵,提出要求:声音自然、好听,有感情。

2、再次朗诵,讨论:“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3、分组朗诵,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演。

六、编诗歌

1、提问:下雨时荷花姐姐还会把绿伞借谁?

2、出示动物图片及背景,引导幼儿仿编。

3、分组仿编,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

4、分享创编内容。

5、讨论:“平日生活中你帮助过谁,心情怎样?”

七、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将创编的诗歌画下来,在区角活动时,说一说,演一演。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14

设计意图

节奏是孩子们不易理解的一个抽象概念,而穿珠是孩子们喜欢的操作活动。将节奏融入穿珠活动,并以做项链的情节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可以使孩子们初步体验到排序的乐趣,并很自然地接受节奏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排序。

2.引导幼儿用象声词创造性地表现节奏。

3.鼓励幼儿大胆地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彩色珠子、彩绳、彩色圆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说:“你们看,我今天戴了一条特别好看的项链,要去参加舞会。好看吗?都有什么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红、蓝、红、蓝、红、蓝。如先穿红色,红色后面穿蓝色,蓝色后面再穿红色……教师边引导边操作。

3.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穿一条漂亮的项链啊?还可以用什么颜色穿项链?”

4.教师用彩色圆卡片把幼儿的排序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如-黄蓝黄蓝-红红黄红红黄

5.请幼儿自己动手穿项链。

6.教师说:“这个项链还能唱好听的歌,你们听红、蓝、红、蓝、红、蓝唱的是乒、乓、乒、乓、乒、乓。它还可以唱什么歌?请小朋友试一试。”

7,请幼儿将自己的项链歌唱出来。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节奏歌唱给大家听,大家也可以跟着学。

8.鼓励幼儿用声势表现自己的创编,如:乒-乓-乒-乓拍手拍腿拍手拍腿

9.教师说:“孩子们,戴上漂亮的项链,和我一起去参加舞会去吧。

幼儿园语言特色班级方案篇15

活动目标:

1 、了解父母的职业及意义,懂得他们工作的辛苦。

2 、学习大胆的表演,体验表演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挂图(中班 30 号挂图)

2 、交警大盖帽、皮带、拐杖、头饰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知道你的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吗?”

师:“今天,有一个小朋友小勇要来讲一讲他爸爸的故事,你们猜猜看他爸爸会是干什么的?”

二、分段听录音,教师简单提问

( 1 )听 1 —— 2 自然段,提问:“小勇的爸爸是干什么的?”

( 2 )听第 3 自然段,提问:“妈妈为什么不让小勇喊爸爸?”

( 3 )听 4 —— 9 自然段,提问:

a “爸爸第一次下指挥台,帮助了谁”(盲人叔叔)

b “爸爸第二次下指挥台,帮助了谁”(老奶奶)

(4) 听 10 —— 11 自然段,提问:“小勇爸爸帮助了他们,他们对小勇爸爸说了什么?” ( 谢谢交警叔叔 ) “小勇爸爸会说什么?”

三、出示挂图,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再次提问。接下去我们边看挂图,边听老师把故事完整的讲一遍。

1 )爸爸是怎样指挥交通的?(请幼儿做一做动作)

2 )爸爸是怎样帮助盲人叔叔的?(拉着盲人叔叔的拐杖,一步一步把他引导对面马路)

3 )小勇最后得意的说了一句什么话?(他是我爸爸)

四、幼儿故事表演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教师讲述故事空白语,请幼儿讲述其中的对话(请 1 —— 2 组幼儿上台表演)

五、教师简单小结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表演都很积极。”

师:“小勇的爸爸是 个交警,工作很认真,很辛苦。你们有机会也可以去看看自己爸爸的工作,跟大家来讲一讲,好不好?”

活动延伸:把教具放到表演区,请幼儿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去表演。

12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