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知识科普总结

| 跃瀚

3、招聘为名,设置圈套。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家住农村、贫困地区、家庭困难等条件。抓住学生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的心理,以招聘推销员、服务员等为诱饵,虚设中介机构收取费用,骗人财物。

4、以次充好,恶意行骗。诈骗分子利用学生社会经验少,购买商品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到宿舍或私定的场所销售伪劣商品,骗取钱财。

5、虚请家教,实为掠"色"。诈骗分子利用假期学生担任家教之机。以虚请家教为名,专找女学生骗取女生的信任,骗财又骗"色"。

6、精心策划,网上行骗。诈骗分子利用学生上网时机,在网上用假名交谈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之后打印成文找你恐吓:拿钱了事,不然就交__地处理进行威胁,诈骗财物。

微信投票诈骗

日常生活中,微信朋友圈投票很常见,尤其是“帮宝宝投票”、“__评选投票”,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是碍于朋友的面子帮忙投票,殊不知骗子们也正在利用这些渠道进行诈骗。有用户看到熟悉的朋友在其朋友圈上发此类信息,点击了网址链接,下载了里面的“微投票”软件,该病毒就在下载时传播了出去,自动把投票信息发送到通讯录的联系人上,并窃取用户信息。群发短信被扣费不说,还要小心手机绑定的支付宝、网银等。

微信点赞诈骗

最近,微信“集赞礼品”的消息被疯狂分享。点赞送旅游、送机票、送消费卡……琳琅满目的“惊喜”时刻活跃着朋友圈。面对分享者的“求赞若渴”,很多人几乎不看内容就直接点赞,实际等你集满了那么多赞,去兑换礼品或领取免费消费卡时,才发现拿到手的奖励“缩水”了。还有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写着电话通知,但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了,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动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的真实个人信息。

冒充微信好友诈骗

在微信里,人们以名称和头像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凭借此标识,人们在朋友圈内观察朋友发布的内容,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你可曾想过,不法分子可以下载用户的头像更换在自己的账号上,并修改了和用户一样的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微信里的另一个你,进而向你的微信好友进行诈骗。

微信公众号诈骗

如今一些冒充商家的公众号制作得很“真”,用具有官方口吻的宣传语,显眼的企业LOGO来迷惑网民,让人们误以为这是官方账号。骗子打着“赠送礼品”的幌子,首先是让你提交微信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等完整个人信息,并且需要告知其收到的“手机验证码”才能最终获得礼品。很多人抱着“试一试,反正不花钱”、“万一能得到礼品”的想法,将虚假诈骗信息进行转发,甚至将验证码发过去,导致微信钱包的钱被转走。

返校防骗注意事项

第一,以查验车票等名义,骗取、调换旅客的车票。

第二,假称自己有熟人在铁路内部能买到车票,骗取旅客的票款。

第三,有的票贩子将已到站还未过有效期的中转签字票重新中转签字后卖给旅客,此种车票多数票面较旧,且已被剪口。

第四,日期、票价、到站、座别进行更改,使短途变长途,废票变成有效票,票价低的变成票价高的车票。

第五,以帮购买车票为诱饵,强行拉旅客住宿旅店,收取所谓的定票费;有的还以低价票冒充高价票,以短途冒充长途票。

第六,谎称车站售票房装修、整顿等原因不售票,借机向旅客高价出售车票。

第七,有的人装扮成购票者,和旅客套近乎,称“老乡”,取得旅客的信任后,以帮买车票、照看行李等手段,骗取旅客的票款和其他财物。

6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