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华:建好“大平台”,育好“大师资”,讲好“大课堂”

| 小采

第二,学校聚焦“红色教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交通产业特点,组织师生到西柏坡、延安、遵义、井冈山等地,踏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采用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方法,建设学生喜爱的大思政课程。

第三,学校坚持多方协作,对外与其他院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联学联建等,对内优化部门合作方式,围绕“思政+校园文化”“思政+职业发展”“思政+校企合作”等模式,打造“思政+”发展共同体。

第四,学校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结对子”,定期开展活动,制作了包含800多个案例的教学案例资源库,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发展。

第五,严格挑选优秀思政课教师,实施“青年筑基”“骨干冲锋”“名师引领”培养计划。与此同时,注重外聘教师队伍建设,把名师大家请到教研室,把劳模工匠请到讲台上,把优秀校友请到学生中。

第六,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思政教师优先保障。例如,学校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等;建成校内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拓展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平台。

7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