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强军目标为导向打造创新团队

| 小采

抢占“制高点”,搞好“体系化”设计。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注重把握需求与可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等关系,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具体来说,一是找准主攻方向。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备战打仗需要,组织开展联合论证,深入研究创新团队建设发展规律,全面分析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现状,突出特色和急需,梳理各类型团队的主攻方向,重点打造“智能+防化”等一批特色鲜明、交叉互补的创新团队,加强战略性军事科技研究。二是明确目标计划。按照“分批次择优遴选、分阶段接力培养、分层级精准抓建”原则,科学确定团队内涵式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建设计划。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中,聚焦“服务战斗力质效、实用管用可转化”,支持创新团队承担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三是优化组建范式。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摒弃“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旧模式,调整优化创新团队遴选组建标准体系,明确不同类型创新团队建设牵头部门、主责单位、职责要求、申报条件和规模架构,支持“大协作、大联合”,打破以往“小散乱”困局,为发展赢得主动权。

把握“关键点”,打造“雁阵式”团队。精准识人、聚人、用人,推举领军人才,优化人才梯队,构建“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雁阵”格局。具体来说,一是选准配强带头人。注重考察师德师风,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有胸怀“国之大者”之志气,清楚为谁搞教学、做科研;注重考察带头人的科学素养,带头人应思路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力强,有“会当凌绝顶”之胆气,敢于攀登、勇为人先,清楚往哪走、怎么走;注重考察带头人的领导能力,带头人应善于统筹内外部资源、组织“大兵团”作战,合理进行任务分工和成果分配,清楚如何凝聚团队合力、营造和谐氛围。二是聚力培育核心骨干。选拔一批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核心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集中军地优质教育资源,常态化开展送学培训、考察交流,优先推荐核心骨干出国留学,在重大项目申报、专著出版及创新成果推荐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通过重大演习演训、重点课题攻关等实践活动锤炼胜战本领。三是注重培养青年英才。制定培养计划和成长路线图,鼓励青年英才在新学科、新专业、新领域当先锋,选送青年英才到知名大学考察调研,到部队荣誉连队代职锻炼,到联教联训基地开展联合攻关,与地方名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开展协同创新,通过帮带扶持、跟踪考核、分级培训等方式,实现对后备人才的滚动培养。

抓住“牛鼻子”,推广开展“精细化”服务。紧紧抓住“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这个牛鼻子,为创新团队量身打造精准化、差异化的运行保障机制。具体来说,一是协同抓建机制。制定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和协同抓建计划,明确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对不同类型团队谁牵头、谁建设、谁保障进行一揽子统筹安排。牵头机关主抓主责,提早筹划、靠前协调、全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同向用力;院校定期召开团队建设碰头会,分析建设形势、破解矛盾问题。二是精准扶持机制。纠治管理“行政化”倾向,在“团队主建、机关扶持”的框架下,开辟“人才特区”,构建“共性与特性互补”的精准扶持机制。探索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度,注重发挥带头人在学术技术上的引领力和团队内部管理的凝聚力,赋予带头人一定的经费审批和管理权限;推广开展分类精准培育模式,让资源保障供给侧与团队建设需求侧深度对接,制定精细的扶持计划和保障方案。三是高效保障机制。根据创新团队的任务特性和成员特点,分类制定适应任务要求的研讨交流、日常管理、文化培育等系列运行管理制度。坚持破立并举的评价机制,根据团队目标要求构建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阶段评价与验收考核、人才评价和团队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坚持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基础上,探索设计多维度、分领域的评价制度。

(陆军防化学院党委)

77904